开卷─50亿变成3亿不到
百盛10年沉沦情何以堪?

《九点股票》编辑室专案整理信息

一家市值超过50亿令吉的上市公司,贬成市值不足3亿令吉,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是十年不到,曾傲视亚洲区的零售霸主百盛控股(PARKSON 5657),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百盛控股曾是钢铁大王丹斯里锺廷森引以为傲的公司,股价曾是RM7-RM8的蓝筹股,然而,网际网络兴起,零售业凋零,百盛由盛开到凋落,整个过程却是那麽快。

百盛控股最新股价是RM0.265,市值为马币2亿8300万令吉,它最後的命运会不会像美国SEARS一样呢?目前的股价,还可能再低吗?它会不会"咸鱼翻生"呢?

《九点股票》编辑室以另一角度探讨百盛的未来,锺廷森和女儿们能够再造辉煌 ,让百盛绽放昔日光芒吗?

以下内容是会员专限,让我们一起解读一家蓝筹股沦为仙股的过程。

百盛股价的沉沦,完全符合业绩走势,从年年大赚到亏损连连,股价因此从天上掉落地上。

《九点股票》编辑室认为,百盛失去蓝筹股价值,其中有宿命,也有人为因素,锺廷森功过皆有。

先说百盛的黄金年代,锺廷森是最早发现中国改革开放商机的企业家,他带领百盛冲进中国零售业,恰好赶上中国经济腾飞,中国人对购物需求"从无到有",每一间开在中国的百盛都成了印钞机。

与此同时,百盛也凭财力和物力,霸占马来西亚九十年代黄金十年的零售市场占有率。

中国和马来西亚市场,再加新加坡市场,百盛在九十年代成为金狮集团最赚钱的零售帝国,那也是百盛股价最高的年代。

即便是一九九七年金融风暴来袭,百盛仍可以稳健脚步度过危机。

然而,网络时代来临,百盛却束手无策,中国掀起前所未有的网购热,百盛坚持门市实体店才是零售王道。

结果,百盛店面成为消费者试衣试裤的免费平台,试对了之後,消费者才去网上购买便宜三四成的同款货品。

百盛集团虽知道网购的威胁,也尝试推出网购平台,但是受限於传统思维,百盛的网购平台,根本难以和阿里巴巴等平台竞争,反而成为百盛烧钱的业务。

网购改变现代人消费模式,百盛在中国受创最严重,大马的业务也开始受到同一因素影响。

除了难敌科技威胁,百盛近年也面对人才快速流失的窘境。

锺廷森一直来是百盛集团的唯一掌门人,数年前其得力助手侄儿离开集团,和财团联手收购大马SOGO,成为锺廷森的竞争者,是锺廷森和百盛最大打击。

侄儿离开後,年龄超过七十岁的锺廷森再度亲视业务,坐镇大本营,试图以丰富经验和人脉,重振百盛光辉。

当然,锺廷森也有女儿们的协助,不过去年百盛集团有两名CEO离开集团,看来百盛阻止不了高层离开的事实。

锺廷森亲自视事後,进行多项改革,包括引进更多韩国品牌,门面改装,加强饮食业务等,然而,这几年百盛的业绩,残酷的告诉市场,这些改革见不到多大成绩。

百盛业绩继续沉沦之际,最值钱的是它的实体资产,它在马来西亚,中国,越南和印尼共有131家零售店面,包括中国46家,马来西亚45家,越南5家,印尼16家。

二零一八年财政年首两个季度,百盛控股亏损8057万令吉,显见百盛仍在流血。
过去五年,百盛平均每年营业额介於37亿令吉至40亿令吉之间,生意虽有得做,却每年要亏钱,主要是营运成本过高,这种劣势仍见不到改善的迹象。

投资股票,是投资未来,未来看好的公司,股价才有机会上涨,百盛仍是乌云盖顶,股价走势相对悲观。

相比其每股净有形资产RM1.95,百盛RM0.265股价相信已是底部,它的五十二周最低是RM0.225,百盛再往下跌的空间虽有限,但是它也找不到上涨的原因和理由。

百盛股价的沉沦,是零售业的残酷现实,如今股价跌至谷底,仍见不到"捞底"的原因。

除非你看好百盛未来可以扭转乾坤,决定要一笔资金和它对博几年,若百盛翻身。可能有好几倍回酬,若翻身失败,则要接受被"套牢"的无奈。

最无奈的相信还是锺廷森,曾经值数十亿令吉的商业王国,如今却是3亿令吉也值不上,情何以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