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到了学期末,考试对学生来说是必然之事。但对于研究生我都会只给适量的进展式作业来评估他们的成绩。如果不达标还可以给予纠正以改善,至于那些执迷不悟的就只能抱歉,等下个学期重来吧。
在博特拉大学教课就由不得我掌控。除了多项功课之外,即便是博士生也要经历期末考这一关。既然校方早已有此规定,喜欢不喜欢都必须要按章行事。
我的原则是在接受一份工作前就要清清楚楚了解它的性质与条件。接受了就要高高兴兴的把工作做得完美,没有必要愚蠢到整天愁眉苦脸,强迫自己活得并不开心。
开心原本就是我们个人的选择。虽然要研究生考试并非我的风格,日前我还是开开心心的让三十九名博士生来个轻轻松松的期末考。
原本有四十一名学生的课堂,早已有两名预先被淘汰,成功留下的两名马来西亚华裔学生和三十七名中国学生都预先被通知考题范围在于传播理论的以前丶现在和未来。
在理解了先前学者解说的元理论后,本身应该具备基本的智慧来选择合适的传播理论,并掌握在于研究方面的应用。日后更应该要懂得如何发展自身的理论专长。
三个考题中有一题是问到西方与东方的理论思维,并延伸至日后的发展。大家都曾在最后两堂课里讨论到多个可能性的发展。
首先大家都得接受在高等学府所教导的传播学源自于西方国家,东方列国学者在进入这圈子时到底应该采取哪一种心态?而炎黄子弟的传播哲学基础何在?
考题是以英语回答,一名学生引用道德经内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英文译本“The Tao that can be spoken is not the eternal Tao,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eternal Name。The nameless is the origin of Heaven and Earth,The named is the mother of myriad things。”回答得玲珑剔透。
接着又带出了从无变有,再从天与地转而到阴与阳,在太极的两仪与阴阳进而达至“和而不同”的境界,也应该是“和谐沟通”(Harmonious Communication)的根本。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和谐沟通就是我们的东方之美。
这三十九位同学当中有九成也在儒家与佛教的教导中,同样的强调和谐沟通在社会的重要性。这也是公关必须深入了解的学问。
儒家主张修身丶齐家丶治国丶平天下。同时也倡导人与人丶人与社会丶以及人与大环境“以和为贵”的思想。
把握这个“和”的精神,就是要适度与恰当。它也包含了兼容并包丶共生共存丶相继相承,以达至一个平衡和谐。
佛家伦理也同样非常看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佛家伦理的慈悲利他观念在化解矛盾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慈悲利他观念本着慈爱众生,进而促使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佛也要我们惜缘,并懂得善用惜缘心来化解一切愚痴。它能让我们看清自己,并厘清万物的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