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来袭丶本地品牌崛起 —— 马来西亚F&B战场的「第二波革命」

自新冠疫情以来,马来西亚的消费习惯悄然发生变化,一场由中国与本地品牌联手推动的饮食消费革命,正在国内零售市场悄悄展开。

从办公室大厦到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排队买咖啡丶奶茶丶冰淇淋的人潮。这股现象背後,代表的不只是饮食潮流的转向,更是资本丶品牌与消费心理交织的商业战争。

🥤 快速餐饮战场竞争白热化

马来西亚的饮食零售业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传统快餐巨头麦当劳(McDonald’s)丶肯德基(KFC)丶必胜客(Pizza Hut)丶A&W,到本地新兴势力如ZUS Coffee丶Tealive丶Gigi Coffee等,各方正展开一场「味觉攻防战」。

过去一年,因以巴冲突引发的抵制西方品牌行动,也为本地与亚洲品牌创造了罕见的窗口期。

这段时间里,本地咖啡与奶茶连锁店凭着「爱国情感+平价定位」,迅速崛起。

如今,无论是高端茶饮丶平价冰淇淋还是特色咖啡馆,每个商圈都挤满新玩家,市场进入群雄并立的新阶段。

█中国品牌席卷而来:「价格+速度」的零售美学

中国品牌的进攻最为猛烈。茶饮品牌霸王茶姖(Chagee)丶蜜雪冰城(Mixue)丶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纷纷在马来西亚加速展店,凭藉「高效率+低价格+数据化运营」的中国模式,改写本地零售游戏规则。

蜜雪冰城以「雪人王冠」的形象与低价策略横扫市场,挑战Inside Scoop丶Baskin Robbins丶Häagen-Dazs等高端冰淇淋品牌。

霸王茶姖则以奢华东方设计与「精品茶馆」定位走出差异化路线——店内设计丶外带包装甚至致敬Christian Dior的高端审美,掀起新一波茶饮时尚风潮。

瑞幸咖啡则在10月以「全马RM3.99促销+获得JAKIM清真认证」为号召,进一步本地化,迅速打入年轻族群。

█本地品牌:爱国情绪加持,逆势突围

抵制行动与消费转向也为本地品牌打开黄金时期。

ZUS Coffee丶Tealive丶Richiamo Coffee丶Bask Bear Coffee等品牌搭上「支持国产」的浪潮,利用社交媒体与年轻族群互动,建立强烈的品牌归属感。

ZUS Coffee近期庆祝第1,000家门市开张时,宣布全体休店一天,成为社交媒体热话;Tealive则与Wall’s冰淇淋联名推出波霸雪糕;Oriental Kopi更跨界Uniqlo推出限量T恤。

这些本地品牌懂得「行销即内容」,用话题与创意巩固粉丝忠诚度。

█ F&B战场的关键:效率丶科技与「在地化灵魂」

Eng Food控股(拥有A&W与Subway特许经营权)的创办人兼CEO黄俊彦指出:「饮食业永远竞争激烈,但它仍是成长型产业。现代家庭小丶外食频繁,只要产品与服务稳定,强者终将脱颖而出。」

他回顾道,上世纪80年代,美式快餐曾席卷全马;今日则是中资与东南亚品牌的新攻势。「但马来西亚市场不大,各地消费力与饮食习惯差异极大,来得快的品牌,也可能退得快。」

ZUS Coffee营运长田振辉Venon Tian则强调:「我们是科技驱动的咖啡品牌,从研发到新品上架全靠自建技术堆叠(tech stack)与数据分析。」

他指出:「市场竞争只是催化剂,对本地品牌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比别人更快丶更聪明。」

☕ 「高端」与「平价」两极并进

HWC Coffee执行长Zenda Ng表示:「经营成本压力确实沉重,关键不是开店快,而是能否持续营运下去。」她认为,国际品牌有资金与规模优势,本地品牌则必须靠灵活与人性化经营取胜。

Luckin Coffee马来西亚CEO林志立博士指出,市场拥挤但仍充满机会。「竞争并不可怕,反而能推动整体水准提升。科技丶供应链效率与创新是我们的三大优势。」

🍦 从波霸到雪糕——甜品经济的黄金年代

Loob Holding 首席执行员Bryan Loo认为,饮料与甜品市场的百花齐放,反映消费者追求便利与文化共鸣的趋势。

他掌舵的Tealive与Bask Bear Coffee合计经营逾1,000家门市,正向FMCG(快速消费品)领域进军。

他说:「消费者乐於尝试新概念,新玩家进场反而能扩大整体市场规模。关键是创新丶数位化与持续保持品牌的文化相关性。」

🍰 小而美的力量:体验决定生死

主板上市公司鲜奶农场(Farm Fresh)旗下Jom Chá与Inside Scoop则走「小而精」路线。

Jom Chá总经理Eddie Lim表示:「我们不打价格战,而是坚持使用本地鲜奶与健康配方,建立差异化。」

Inside Scoop联合创办人陈俊华也说:「中国品牌拥有成本优势,但消费者不只为价格买单。饮食,是灵魂的体验。」

同样走高端定位的Chizu Café执行董事翁良潮指出:「我们以起司茶与现烤牛角包为核心,专注生活方式体验,不与他人拼价格。差异化与品质,是品牌能否长寿的关键。」

🧭 结语:谁能抓住下一杯咖啡的灵魂?

马来西亚的饮食零售市场正进入「後疫情时代的淘汰赛」。

速度与价格不再是唯一胜负关键,真正的挑战在於谁能结合效率丶文化与数位体验,让消费者一次又一次回来。

从中国到本地丶从冰淇淋到拿铁,这场「味觉革命」才刚刚开始。

下一杯被喝下的咖啡,可能不只是一杯饮品,而是品牌战争中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