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GEAR-uP计划 政府能培养多少家独角兽?

政府发起GEAR-uP计划,目标5年内市值增长RM1000亿!谁是这场国策投资浪潮的主角?

在2025年GEAR-uP(GLICs Empowerment and Reform)计划最新汇报会上,一个吸睛的目标浮现:政府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高达1000亿令吉的市值增长!

这项由财政部主导的改革与投资计划,旨在全面激活由六大政府投资机构(GLICs)所控制的企业潜能,推动马来西亚股市与经济向上发展。

GEAR-uP 计划动员六大核心政府投资机构,在五年内投入合共RM1200亿资金,投资於国家战略增长引擎。

这六家核心GLIC为:

雇员公积金局(EPF)

国民投资机构(PNB)

公务员退休基金局(KWAP)

国家主权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

朝圣基金(LTH)

武装部队基金局(LTAT)

财政部指出,GEAR-uP未来将扩大涵盖超过30家政府关联公司(GLCs),并订下以下具体目标:

五年内总市值增长RM1000亿;

年均股东回酬提升至7.5%(目前为3.5%);

实践非财务目标,如推动生活工资丶扶持土着企业丶培育本地人才与未来领袖。


第二财长拿督斯里阿米尔哈姆沙(Amir Hamzah Azizan)透露,六大GLIC目前在大马股市的总投资组合市值约为RM5400亿。

按目前年均3.5%的回酬计算,五年後总值增至RM6410亿,增长RM1010亿。

若达到GEAR-uP设定的年均7.5%回酬率,五年後则有望增至RM7750亿,增长RM2350亿——也就是比原本多出RM1340亿。如此一来,达成市值增长RM1000亿的目标,其实并非遥不可及。


尽管财政部尚未正式公布完整名单,但透过交叉比对六大GLIC的主要持股,我们推测出约28家核心GLC企业,这些公司在六大GLIC中持股超过33%,或明显与Petronas及其关联企业有资本与控制关系。

马来西亚机场控股(MAHB)已於2025年2月25日私有化,退出上市;

Boustead Plantations与Boustead Holdings亦分别於2024年与2023年由LTAT私有化。

💡 28家核心GLC五年增值RM770亿

根据《The Edge》与Bloomberg资料简易推算,这28家核心GLC在2020至2024年间,共增加了约RM770亿市值,其中六大GLIC所持股份对应的市值增长约为RM472亿。

其中表现最亮眼的5家公司为:

马银行(Maybank)

国能(Tenaga Nasional)

CIMB集团

电讯马来西亚(Telekom Malaysia)

IHH医疗保健(IHH Healthcare)

上述五家公司五年内总市值上升超过RM1020亿,且全数为稳定派息股,每年至少派息两次,深受长期资金青睐。

除了核心GLC,我们也注意到10家被GLIC高度持股的非GLC蓝筹股,它们或许也将在未来五年左右Gains与Loss的天秤:

包括:

大众银行(Public Bank)

马星(Maxis)

金务大(Gamuda)

豐隆银行(Hong Leong Bank)

IOI集团(IOI Corp)

吉隆坡甲洞(KLK)

AMMB控股(AMBANK)

西港控股(Westports)

IJM公司

铝业龙头齊力工業Press Metal

这10家公司合共市值在五年间增加了约RM490亿,其中Press Metal丶Gamuda与Public Bank三家贡献近RM520亿增值,但也因Maxis丶IOI Corp及KLK市值萎缩拖累整体数据。

特别一提,Press Metal为每季派息股,Public Bank与Gamuda也稳定派息,是分析师普遍看好的优质资产。

✍️ 小结:市值增长1000亿不是梦?

若以历史表现作为参考,GEAR-uP所设定的RM1000亿市值增长目标,确实具备现实基础。核心GLC表现不俗,非GLC蓝筹亦有潜力。

能否在投资组合中提升「高回酬」标的权重;

是否持续实现盈利增长与稳定派息;

如何掌握与发掘人工智慧丶能源转型丶数码基建等新经济主题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