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专栏─两位外公的故事

去年年杪在脸书里收到邻国学术界好友的祝贺语,要我与他在日后多分享初为外公的喜悦。而在两个月前,也看到他在脸书里分享抱着初生婴儿的图片,并加上一段英文文字解说,人们常说他的学术分享很像“grandfather story”(祖父的故事)。

再加一句:“Well, it’s official… My stories are now officially the grandfather kind”。

当收到这喜讯时,肯定要祝贺一番,并向不谙华语的他开玩笑说:“I have more grandfather stories to share”(我有更多祖父的故事要分享)。在一来一往的闲聊后,大家就约好在五月份国立大学举办学术论坛时可以再次加以叙述。

能够认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汪炳华教授(Prof. Dr. Ang Peng Hwa)确实非常荣幸。

当年刚跨界到学术领域的我获得新东家母校国大赞助到新加坡出席国际传播协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简称 ICA)常年论坛,因而与汪教授有了初次见面之缘。

新加坡传播学学术界在汪教授的领导下成功的举办了2010年的常年论坛。数年后他也德高望重的被推举为国际传播协会的会长,成为带领全球87个国家将近5千名传播学学者的亚洲第一人。

能与汪教授延续更深的关系是从10年前开始。国大在2013年举办两年一次的媒体与传播(MENTION)论坛时,他受邀成为我们全场的首席主讲人。当年担任论坛秘书的我也同时承担接待主讲人的任务,这让我俩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间。

可能大家年龄较为相近,谈得也比较投,也因而大胆的安排把他“偷渡”到加影锡米山喝辣汤配啤酒,就是一个满身大汗的“爽”字来形容,双方也因此可以无所不谈。这美妙安排是当年一名住在加影的国大硕士生建议的。

一转眼十年已过,上个星期汪教授到国大重作冯妇,但我已退休也不再是论坛的负责人。无论如何,还是拜托当年的硕士生再次把他“偷渡”到加影锡米山旧地重游。在回味当年的辣汤配啤酒当儿,也来个“李小龙蒸鱼”,这更添加爽快。

闲聊时,大家都不得不认同时间过得太快了。就看坐在我身旁的得意门生许雪妮博士,上一回还只是一名刚开始修读硕士的学生。她在完成硕士课程后被我安排到德国巴绍大学教学与考察,尔后回国就结婚丶生孩子丶也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接着在本地两间私立大学任教,去年在我退休前回来母校国大担任高级讲师。她的成就是我们做长辈感觉到最为欣慰的。

回想当年我们三人讨论的课题围绕在社交媒体的冒起,两大品牌iOS与Android在竞争。网络世界当时已透入Web3.0的“语义媒体”(Semantic Media)时代,而Web4.0的“智能媒体”(Intelligence Media)时代也开始成型。

今天媒体人的嘴巴里都离不开ChatGPT。人工智能(AI)在传播界里的运用已经难以避免,我们都必须与时并进,好好引导学子们如何从中获取最大收益。它与社交媒体一样都是双刃剑,成败都在于人们如何使用。

我也班门弄斧的在这名学术界拥有权威地位的教授面前说,假以时日,人工智能系统里就会像社交媒体般被注入如“假新闻”的破坏元素,到时看哪一些没有智慧的盲目使用者会中招呢!

接着,举起酒杯向同样都初为外公的好友说:“我们应该没眼看咯!就让子子孙孙用他们自身的智慧来决定未来吧!”

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