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天早上一睡醒,在网上阅读到的第一个新闻是马航飞往西方国家的航线,因中东紧张关系而绕道,避免越过伊朗的领空。
这一时让我联想到十年前马航的MH17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边界被武装部队射中,机上一共298人全部罹难。
这空难的危机沟通常常被我做为教材之一。
五年前我在德国巴绍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时,也和当地的讲师与学生谈论过这公关危机课题。大家虽然赞扬我国在事件后的处理工作,但遗憾的是马航欠缺了风险评估这重要一块。
当时大多数的航空公司评估了航道的风险,从欧洲往来东南亚一带的班机都绕道而过。很不幸的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MH17却让马航上了一堂非常悲惨与昂贵的课。
从去年十月的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纠纷开始,这六个月以来不单是令到以巴紧张,中东一带更是战火连天,各行各业也同样的更加小心翼翼。
今年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遭到袭击,造成几名官员死亡。它指责是以色列的行为,并誓言要对此进行报复。以色列既不证实也未否认,伊朗已认定既然你已做初一,那我就做十五。
同样的星期天,即4月14日的中午,又从网上阅读到中东局势的后续新闻。伊朗在当地凌晨时分已向以色列发动前所未有的空袭,很肯定的伊朗和以色列的军事冲突更是加剧了全球对中东紧张局势升级的担忧。我也一时紧张的向太太说:“不好,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了!”
据报道,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数百架无人机和导弹,飞越其他国家直接向以色列的军事基地攻击。而另一篇报道则称,以色列军方与盟友成功拦截了 300 多枚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其中大部分都在该国领空以外。
这情境有如新闻与舆论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一百年前所描述“伪环境”(pseudo-environment)中的名言“外面的世界和我们脑海中的画面”(the world outside and the pictures in our heads)。其实双方都在各说各话,这又联想到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就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伊朗的战术据说是用廉价的无人机来压垮以色列先进的防御系统,以便该国使用更先进的导弹来击中目标。它的意图是展示能力,并不一定要让战争升级。
以色列总理也很得意的说:“我们阻止了,我们拦截了,我们将携手赢得胜利。”
延至前天4月19日,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做了所谓“适当的反应”,在伊朗伊斯法罕地区发动了袭击。它声称该行动是有通知美国,但这盟友并没有干涉与参与。美国则声称预计以色列不会针对民用措施或核措施。
伊朗看似改变了一天前“最微小侵略也将严厉反击”的语气。伊朗的通讯社报道称,伊斯法罕的一个军事基地传出了三次爆炸声,爆炸声是伊朗防空系统启动的结果,地面上并没有遭到导弹袭击。
“合理化”与“美化”
宣传(propaganda)这一学问就是跑不了“合理化”与“美化”自己,同时尽可能“丑化”并“妖魔化”对方。至于它的成效就看我们这些受众是否会应用智慧来厘清信息。
战争除了比较人数和武器的量以外,更重要的是科技与战略的运用。现在更讲求的是“心理战术”和传播策略,在每一次的行动以后都利用已设定的信息通过所选择的管道来传达给人们,进而影响各国靠边站。
(无巧不成书,4月19日下午看到另一则新闻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当天成立“信息支援部队”,该部队是“是全新打造的战略性兵种,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其实,美国军队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成立了PYSOP向全世界打心理战了。)
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