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专栏─尴尬的黄金公民

这是发生在去年我国正开始为公众接种首剂新冠疫苗的时刻。政府在年头为前线人员接种了疫苗后,接着就如火如荼的为高风险群体和乐龄人士带来了保障,顺序的就轮到刚过59岁生日的我。

我在去年5月25日被安排到布城斯里瑟罗雅礼堂(Dewan Seri Seroja)接种首剂新冠疫苗。一大清早,排在第二位的我就与大约二三十人排成一行,并保持人身距离的等着工作人员安排下一个步骤。

不久一名自愿工作者拿着播音器对着我们说:“Bukan warga emas sila beratur di sini.”(非黄金公民请排在这里)我很自然的就走过去排在另一行。

过后我们被带领到座位时,那些共有十多位的“黄金公民”就坐在我的前面。另外有十多位和我一起坐在后面。

当时疫情肆虐,所以对陌生人还是会有所防备,但因太闲也就与坐在隔一米的等候者聊了起来。

他说坐在我们前面的一名公务员是他的前同事,他有点气愤的告诉我说他比我们年轻,那位所谓“黄金公民”刚在年头申请获批提前58岁退休罢了。

我安抚他并开玩笑的说,可能无论几岁只要是退休人士就可归纳为黄金公民吧。我们也可以快点退休去当黄金公民了。大家都会心一笑。

三个星期后我再次被安排到同样的地点接种第二剂疫苗,那一次的时段稍晚,人也不多。进了等候处,也感觉满轻松的。

一名女自愿工作者问我是黄金公民吗?我开玩笑说:“哎呀!还差几个月就60岁了。”她笑笑说没问题,就安排我坐在黄金公民保留区。

因为人不多我借机会告诉她不如给予黄金公民一个准确的定义。她可以加以强调要是谁在1961年6月前出生,又或刚过了60岁生日的就请坐在黄金公民保留区。

其实在很多的时刻我们也常犯同样的错误。在发短讯时也只会简单的写“我们明天见”。问题在于当对方在隔天收到时,稍微不经意有可能会误以为当天的讯息而错过成为另一天了。

我常对学生说,别跟我讲要明天或后天见,最好是明确的告诉我是星期几并加上日期。这可让我避开一些模糊地带。

马来族群的“黄金公民”和我们华社的“乐龄人士”是同一个定义。但“乐龄”因商业性质而称为“经典”,在岁数上也没有统一规范。

今年我儿子和他的女朋友刚拿了第一份薪水,就很高兴的要请我和太太这两位老人家吃顿饭。

就在两个星期前的元宵节后到餐厅吃自助餐火锅。一进门口看到优惠“乐龄人士”的促销告示牌,我太太就看我并笑着说:“你有半价优惠呢!”我有一点尴尬的回应她:“还有两个月啦!”

服务员对着正要付钱的儿子说,只要身份证能证明1962年出生就有半价优惠。这也因此让他省了一笔小钱。

踏入“黄金”时期,正在学习:开口不一定会有优惠,不开口就肯定没有优惠。敢于开口,幸运的话,好康还会陆续有来呢!

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