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专栏─称职领袖的条件

前一个星期三,也就是6月的最后一天, 大家都在糊里糊涂中度过了整整一个月换汤不换药的第一期全国复苏计划(National Recovery Plan)。

我在当天还得向副校长请求返往办公室处理公务,那天是我领导国大学生就业事务处的最后一天。

虽然直属上司副校长曾在去年年杪要我考虑延长任期十个月直至退休为止,但我还是坚持领袖可去可来但组织永存的观点,加上这五年来在这部门的行政工作确实已影响我在学术上的努力,该是时候回去专注原职以便加强研究与书写的工作了。

三年出任处长期间自认已为学生就业事务处带来改变,全校13个学院的院长从以前的忽视转为参照本事务处的方案以加强学生就业的机会。能令这些教授们改观可说是我回归学院前最自豪的一件事,也算是完成使命。

身为一名公关从业者,我深信要完成一项使命就得兼顾“执行任务”与“维持关系”,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何团队中能获得两名来自不同学院但同样是副教授级副手的支持,来带领七名行政人员共同推动定下的方针,按部就班解决每个不同的任务。

在关系管理理论上,公关大师早已探讨出四大正面因素,那就是信任丶承诺丶相互控制丶以及满意。当中,组织领袖的信任度在受众的观点里是维持积极关系上最为重要的因素。

作为学者必须言行一致,很自然的都会把该理论应用在实践上。按情境理论而言,实践者必须具备灵活的感官来应对变化莫测的形势,以达到当时最佳的成果。而这最佳成果的考量必须以组织利益为主,而非为领袖个人而定。

临近下班时分,在网上最后一次以主管身份向部门全体同僚献上感谢词,并把办公室钥匙交给新任处长,完成交棒仪式。无官一身轻,慢步回到我最初的学院教职员办公室。

刚一进门就看到社媒与脸书有多个旧同僚的讯息,有一则脸书贴文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她长文书写包含着对领袖的尊重与赞美,有一段引用compassion这字眼令我有所感触,华文翻译可以是和蔼丶同情丶及恻隐之心。

让我回想起两年多前,我把她从行政长官调任到部门内另一行政工作的情景……

在我刚开始担任主管的那几个月,她曾多次在行政工作上达不到我要求的水平。经过多番考量加上我三年任期有限,我不得不做出这方面的调整。

与她讨论后就把决定传达给部门同僚,开始时她表露出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但我心中已猜测到谁又会轻易接受被贬的感觉。之后再次与她深入讨论,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并应用关系管理因素的技巧来劝服他。

虽然她有表达要离开部门的念头而我也不阻止,只是清楚告知我在部门的使命与全体同仁配合的重要性,并要她对我有肯定的信任。这调整加上她的配合与努力,对日后工作表现必是有益而无害。当然,直至今日大家看到的正是个多赢的局面。

回到家里,接到在玛拉工艺大学任教,也是公关协会学术组主任基兰吉特教授(Prof. Dr. Kiranjit)的电话,她征求意见以完成将要代表协会发表有关机构领袖在危机处理的演说。

可见我俩都同样地把“信任”作为讨论重点,并分析领袖担当危机官方发言人应具备的条件,其中又讨论到mindfulness(正念)等。同时,我也阐释“修身丶齐家丶治国丶平天下”的大道理。

上个星期三在起草这文章时,政坛又再次风起云涌,我国领袖们在疫情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又有所动作。到底谁能真正理解当下的民情?我们平民又应该信任谁?国家又能寄托哪一个领袖呢?

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