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祺博士〈公关小贴士〉专栏─选择

“。。。。。。(女):我选择了你,(男):你选择了我,(合):这是我们的选择。”

在90年代流行至今的情歌《选择》,几乎是情侣在卡拉OK的首选,我与太太也是在那个年代共结连理。从婚宴到今天,这《选择》已被我们唱到几乎滚瓜烂熟。当然,理解它真正含义还更为重要。

上个星期天,大女儿男朋友的父母带了婆婆作为长辈,以示诚意并依据传统亲自上门提亲,我们非常感激未来亲家的真诚与尊重。

其实早在两年前的新年期间,男方父亲曾在闲聊中提过,我也只随口回应说就让年轻人自己决定吧。我没有拒绝也不能答应,因为当时女儿还没告诉我们她的决定,并且还未完成她的学士课程。

孩子虽然是我们亲生及养育,并尽量提供最良好的教育,他们毕竟是独立的个体,并非完全属于我们所拥有。尤其是孩子们已成年,这更关乎他们未来的终生大事。

我常提醒孩子,你们都已长大也过了法定年龄,父母只会提供意见,自己必须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不管任何事情都要有智慧做出对自己最为适合的选择。

在选择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必须非常认真和谨慎,获取多方面相关的资讯是最基本的入门功课。我常分享诺贝尔奖得主特维尔斯基与卡尼曼(Tversky & Kahneman)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的精髓,在两个框架中要理智的做取舍。

得与失都发生在同一时间里,我们有得必有失丶有失也必有得,重点在于我们得到的是否是所追求的,而失去的是否还不可或缺。我们是否曾经把相关资讯放在损失框(loss frame)和增益框(gain frame)内做出谨慎考量。公司在做决策时又何尝不是应该如此。

每当谈到这里,孩子们都会配合感性派的妈妈,开玩笑的反驳我这理性派的爸爸。是的,感情是不能与商业来相提并论,但智商与情商的结合又何尝不是更完美呢。

谈到理性,有一名好友问道是否应该先立业而后成家。我当年确实如此,也在三十岁出头后才建立家庭。孩子们时常很感恩的说,能够踏在我们的肩膀上进入另一阶段的人生是份福报。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都尽量协助孩子有个良好的开始,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力更生,走向美好成家立业的情境。

我很注重事业与家庭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大女儿也曾讲解现代人对于事业与家庭和谐(work-life harmony)的观点,相信他俩对于将来已做好准备,包括理财与投资。

无论如何,人生原本就起伏不定。希望在顺境时能尽量享受人生过程,但须居安思危。如果遇到逆境时,千万不可沮丧。夫妻俩必定要同舟共济,携手共度难关。美好的人生必然常在,这都在于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未知数。

在当天提亲的过程中,双方都认同两个重点。国有国法丶家有家规,一是先到婚姻注册局注册成为合法夫妻,二是依照华人礼俗来行婚礼。

当未来亲家问到在婚宴中有什么要求,我们夫妻俩同时说,并没有想过什么要求,只有希望孩子以后的日子过得美好。当然这都得靠她与夫婿的智慧共同经营新的家庭,我的公关口头禅A2A(Adjust to Adapt调整以适应)必然派得上用场。

不管是在目前或将来,时时刻刻对长辈要有礼貌及尊重,对下也该常善待晚辈,至于对同辈更要有全面的良好沟通方法。

在大年十六晚的一个精心策划下,为大女儿戴上求婚戒指后,未来女婿在脸书po文“I asked… She said YES!”我也留言“祝福你俩在选择中做了决定,永远幸福丶快乐。”

愿与天下有情人共勉之。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