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祺博士 〈公关小贴士〉专栏─
从媒体生态再思考人生百态

日前,一名硕士生与我分享他在学习中的功课。当我打开电邮里的文件匣时,眼前突然一亮,他正深入探讨的媒体生态理论(Media Ecology Theory),不就是我在三十多年前常与同学们讨论多项启蒙传播理论之一。

一看到媒体生态理论,我就想到加拿大传媒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60年代所提到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

当时的传媒科技并非像今天如此的发达,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可说是个奢侈品。

他的两本着作——1962年的“The Gutenberg Galaxy: 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与1964 年的“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在我那年代可是必读的刊物。它强调传媒科技的重要性,并如何延申人类的感官至全世界各地以吸纳资讯,进而影响人类生态。

作为一名本科生的我,对于大众传播媒体的认识顶多也就是那三项,那就是第一代的纸媒和正蓬勃发达的无线电媒体,当时只不过是单向沟通的电台与电视台。电台被公认为第二代的大众媒体,而第三代则是最兴旺的电视台。

这学者区分应用单一感官也就是听觉的电台为热媒体(hot media),而应用多元感官如结合视觉与听觉的电视台为酷媒体(cool media)。最后并提倡“媒介就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这名言。

在与这名很勤奋的半工读生做讨论时,我借古喻今并要他这Y世代重新看待这传统理论,如何引用在六十年后的新科技时代。

马来西亚可说是最早引进互联网的国家。在90年代初期我们还在探讨这新科技是否能成为第四代的大众媒体,又或者只是替代媒体而已。

这高清数码化科技演变的很快,从开始的联通性(connectivity)演进为互动性(interactivity),再带来语义性(semantic)和智能性(intelligence)的功能。它确实已给那三代的传统媒体带来压迫,并令到他们必须改型来维持生存。

互联网的出现已颠覆了媒体生态,今天多元化的互联网衍生产品已是主流的媒介来获取信息,而传统媒体已被反过来成为替代品,无形中这也赋予人类言论自由权的管道。

谈到数码媒体,我们也辩驳这新科技如何为“热”丶又如何为“酷”,它到底是被善用丶又或者被滥用等的问题,从中可看到现代人的生活百态。

麦克卢汉在离世前有说道:“科技不仅仅是人类使用的发明,而是人类被重新发明的手段。”

我不断在思考,在现今文明社会里我们是否有把数码媒体发挥到最大功能,从而获取最佳利益;又或者虽然读写能力强的我们,在欠缺了媒体素养的情况下,让不良份子乘虚而入。这都不在于我们的知识,而在乎于我们的智慧。

在重看这媒体生态理论的当儿,我国新一度的“全面封锁”正开始,也看到老朋友9Shares掌门人的贴文,引用居礼夫人的劝导要加以了解生命与现况,进而减除恐惧。

再借用老朋友在贴文的结语:“扮一下很会想的样子”——到底人类在主导着各媒体的应用,或者媒体已在操纵全球人类,又或者已推向“人媒合一”的境界?

张炳祺博士 〈公关小贴士〉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