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运通(PTRANS,0186)股价在本周连续暴跌,从多年高位接近70仙,一路崩跌至周四(10月24日)盘中低位 28.5仙,创下近五年新低。
这场突如其来的股价崩塌,市场焦点迅速聚焦在公司创办人兼董事经理——拿督斯里张广威(Datuk Seri Cheong Kong Wai) 身上。

根据最新向大马交易所的报备文件显示,张广威及其妻子Datin Seri Lim Sow Keng共同持有的3341万5000股质押股份被强制出售。
其中,张广威本人质押给 Kenanga Nominees (Tempatan) Sdn Bhd 的1050万股,以及他与妻子共同拥有的 CBS Link Sdn Bhd 向 Amsec Nominees (Tempatan) Sdn Bhd 质押的2291万5000股,皆遭到清仓。
除了被动减持外,张广威当天也主动在公开市场出售305万股,售价未披露。
一系列交易後,他的直接持股从 7.61%(9163万股)降至6.485%(7808万股),间接持股则从 6.577%(7919万股)降至4.674%(5627万股)。
换言之,仅在本周内,张氏家族共减持超过4000万股。
股权质押──隐藏的企业危险信号
投资圈普遍认为,企业大股东高比例质押股份是一项潜在风险信号。
一旦股价大幅下滑,金融机构为保障贷款安全,可能启动「追缴保证金」或「强制出售」机制,形成连锁抛售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股价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影响市场对公司基本面的信心。
霹雳运通的例子再次提醒投资者:
即使公司业务仍在运作,若大股东因质押压力被迫卖股,市场也可能瞬间失衡,导致股价非理性崩跌。
作为霹雳运通的灵魂人物,张广威过去多年主导公司从巴士运输转型为综合交通枢纽与资产经营业务。他的股份质押与被强制出售,无疑给外界投下一颗信心震撼弹。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当创办人被迫减持时,投资者不仅担心其个人财务压力,更怀疑公司後续的资金运作与治理稳定性。”
在这场股价雪崩中,霹雳运通市值短短三天蒸发超过3亿6100万令吉。
投资社群纷纷议论:究竟是市场过度反应,还是公司面临更深层的资金结构压力?
█结语:质押杠杆与信任的界线
霹雳运通事件,再次揭示马股一项常被忽略的投资风险——大股东股权质押的连锁效应。
质押本身并非违法或错误,但当杠杆比例过高丶股价剧烈波动时,创办人不仅面对个人财务压力,更可能引发整家公司市值崩跌,连带影响散户与机构投资者信心。
在股市波动加剧的时代,这场「霹雳股权风暴」无疑是一记深刻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