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超级大牛市"年代,申请IPO新股是一个"包赚钱"的投资,幸运抽中的话,上市第一天就可以数十巴仙溢价,甚至是一倍以上溢价卖出,然而,今天的大马股市,抽中IPO新股,未必让你赚钱。
最近龙合国际(LHI 6633)重新在KLSE上市,IPO新股售价RM1.10,上市後很快跌破发售价,虽然有包销银行进场干预稳定股价,五月廿四日收市时挂RM1.04。
换句话说,你用RM1.10买进,不算手续费,账面要亏6仙,一千股就亏RM60,龙合国际的情况,和二零一七年六月上市的乐天大腾(LCTITAN 5284)相同,乐天大腾IPO售价是RM8.00,後来调整为RM6.50,最新价格是RM3.07。
接下来KLSE预料会迎来另一宗大型IPO上市,寻求上市的是全国有五百间连锁零售店面的MR DIY,预料会在今年十一月於大马股票交易所申请上市IPO卖股。
据说MR DIY股东希望获得24-26倍本益比估值,以该公司二零一八财政年净利超过3亿令吉计算,其市值将接近100亿令吉。
用这样高的估值上市後,持有该公司的股票,未来可以赚钱吗?
之前有龙合国际(LHI),乐天大腾(LCTITAN)和FGV控股(FGV 5222)的惨亏经验,投资大众还会花时间去处理新股申请吗?
最新的例子是龙合国际,它是以十四倍本益比估值,比起同行而言,算是偏高的估值。龙合国际和乐天大腾不是第一次挂牌,这两家公司都曾在KLSE挂牌,大股东在一段时间後将公司私有化下市。
以大马交易所的例子,上市公司私有化下市,小股东或散户大多数时候是吃亏一方,得不到应得的好价。
很多案例显示,独立投资银行作出的建议是叫小股东很无奈的一句话"不公平但是合理",是的,大股东给你的价钱不合理,但是除了接受,你没有第二个选择。
龙合国际上一次私有化下市时,丹斯里刘团源家族献议的收购价也不吸引人,当年接受私有化亏议的小股东,恐怕至今印象犹新。
如今事隔七年,龙合国际卷土重来,它已发展成一家东南亚跨国集团,业务遍布大马,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理论上是这家公司实力更强大。
然而上市後的表现,却是软趴趴,股价跌破发售价,未来走势不明朗,也未见到机构投资者进场累积其股票。
MR DIY在这个时候布局上市,估值是惊人的100亿令吉,投资者可愿意冒这个险?
私募基金CREADOR是MR DIY大股东之一,持股15%,该基金主持人BRAHMAL是国内有名的私募大佬,在多个投资案例赚到很可观回酬。根据市场消息指出,CREADOR有意在上市前脱售2%套现。
消息指出,MR DIY计划在上市後,将40%净利内来派息,这项承诺是不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认购其IPO?
MR DIY二零一八年净利超过3亿令吉,预计二零一九财年可增长至3亿9000万令吉,二零二零年则增长至4亿5000万令吉。
该公司到今年底全国会有500间分行,并计划在上市後一年开120间新店面。
MR DIY的成长故事看起来很吸引人,但是,有龙合国际,乐天大腾等例子,即IPO上市後,股价就一直低於发售价,你还想掏钱去申请IPO新股吗?
BURSA和证券监督委员会是否应该探讨,新公司上市前的估值是不是真的合理?他们的估值,留下多少空间给未来的投资者?还是有关公司和投资银行一早就以五年後的价格卖给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