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Technology Financing)这个名词吗?主打TechFin (Technology Financing),专门提供科技融资解决方案的公司——ICT Zone Asia Berhad上周推出招股书,从LEAP市场转上创业板。
自 2011 年起,公司便透过利息投资计划(Interest Scheme)一步一脚印拓展业务至今,建立起稳定客户基础,财务稳步增长。
审慎管理之下,ICT ZONE获得超过数百位投资者忠贞长期支持,成为管理层推动业务持续成长重要动力。
ICT Zone 的发展始于 2001 年,由拿督斯里黄天平(Datuk Seri Ng Thien Phing)与林国光 (Lim Kok Kwang)共同创办,初期主要从事投影设备的贸易业务。

随着市场需求转变,公司自 2010 年起将业务重心转向 ICT 设备及软件领域,涵盖电脑,打印机,投影机等设备的租赁与相关服务。
ICT Zone 的业务模式可以比喻为 “贷款公司”。
通俗一点来说,当一家机构不愿意一次性购入所需的ICT 设备,他们通常会选择向 ICT Zone 这样的公司进行 3 至 5 年的租赁。
ICT Zone 为机构包办所有设备的配置,安装,系统更新,以及维修,客户只需按月或按年支付所需的费用。
如果租赁合约到期了,客户希望继续使用这些设备,还可以选择以较低的费用进行 “续租”。最终,这些设备仍归 ICT Zone 所有,作为公司资产。ICT Zone 可以选择在自家的电商平台将“二手”的设备出售,获取disposal gain,或将其出租给短期客户。
通过租赁的方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所需的 ICT 设备是属于双赢的模式。客户避免了高昂的前期资本投入,也为ICT ZONE制造稳定的营运现金流,就好像贷款收取利息的概念是一样的。
如果ICT Zone每一年都在这些设备进行资本支出的话,可以想象每一年公司源源不绝叠加的营业额。而且该公司是以先签订合约,再去融资购买设备,对投资者来说比较容易预测未来收入。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前期 3 至 5 年的租金收入陆续回收,ICT Zone 在后期所需的借贷金额自然会减少,利息负担也相对降低。
截至 2025 年 4 月中,公司手中订单总额达 RM2.4亿,其中政府部门的租赁订单占比 74%,企业客户租赁订单为 23%,过去几年财务数据,3 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CAGR):34.9%
FYE22:营收 RM52.0 million,净利 RM4.3 million
FYE23:营收 RM75.1 million,净利 RM6.3 million
FYE24:营收 RM114.4 million,净利 RM7.3 million( IPO开销调整后为 RM7.6 million)
FYE25:营收 RM127.8 million,净利 RM8.8 million( IPO开销调整后为 RM10.6 million)
截至 2025 财政年,营收同比增长 11.7%,净利也同比增长 22.6%。主要是因为科技融资业务的增长,其中因素包括部分到期租赁合约的延长,以及本财年内新增的合约。
在这里,笔者不妨为各位读者稍作延伸思考。虽然 ICT Zone 目前的核心业务是提供 ICT 设备的租赁服务,但随着科技持续演进,其商业模式完全具有潜能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
举例来说,未来公司可以涉足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这些高科技设备的租赁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设备的快速普及,企业对于“以租代买”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面对初期资本支出庞大的科技设备时,租赁方案显得更有吸引力。
以劳工密集的制造业为例,许多企业正在寻求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应对劳力成本上升,外劳政策收紧等挑战。如果这些自动化机器人能够像 ICT 设备一样,以 Operating Lease(营运租赁) 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使用,企业将能有效减少对人力的依赖,降低营运风险,同时也能提升生产效率。这类延伸性的业务发展,不仅符合 ICT Zone 原有的“科技+融资”商业模式,也具备高度的可复制性和扩展性,为公司的未来增长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财务与市场拓展目标外,公司推出的 CNCS(Carbon Neutrality Computing Services,碳中和服务)重视其 ESG 绩效表现。
通过推动设备循环再利用,优化能源使用效率,搭建绿色计算平台与碳中和云服务体系,ICT Zone 不仅提升自身运营的可持续性,也协助客户在数字转型过程中达成碳排放管理目标。
该计划与国际 ESG 合规要求接轨,亦获得多项绿色认证的支持,进一步巩固其在 ESG 议题上的领导地位。
ICT ZONE首发股新已接受公众申请购买,你是否对这家公司有兴趣?你可以向股票行索取招股书,详读内容,了解後才决定是否要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