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板公司与陈华春的崛起

丹斯里陈华春在江湖上有多个称号,"CASIO KING","小市值公司之王"(KING OF SMALL CAP)是另一个"朵"。

九十年代大马交易所第二交易板狂潮,造就陈华春"小市值公司之王"名号。

大马交易所在1988年成立"第二交易板"(SECOND BOARD),目的是放宽上市条例,鼓励更多中小企业IPO上市。

当时上市第二交易板的最低市值要求是1000万令吉,大多数申请上市第二板的公司市值是2000万令吉。

条件放宽吸引很多中小企业申请上市,第二板热潮逐渐成形。

第二交易板成交几年後,大马股市於1993年迎来超级大牛市,公牛不停狂奔,股市热潮延续到1996年。

REPCO LOW崛起

"REPCO LOW"或刘添福这号人物就是在这一波超级大牛市崛起的人物,当时的他几乎有点石成金的能力,REPCO股价炒到RM200天价。

大多数第二板公司的股票流通量很低,上市时就被"CORNERED",股票集中在大股东手中,市场流通的票很少,股价会被推到很高。

上市第一天,很多第二板公司就比IPO首发价涨了好几倍,那个年代申请新股抽中的话,好像是中了万字头奖。

超级大牛市热到爆炸,很多人每天冲去股票行,午餐时就去吃大餐,因为每天都有涨停板,你手上的股票涨停板,就可以去海外天吃鱼翅鲍鱼。

泡沬逐渐成形,股民仍沉浸在兴奋中,1997年亚洲货币金融风暴来袭,泰国泰铢遭索罗斯袭击崩跌,东南亚国家货币如骨牌般一一倒下。

第二板泡沫爆破,1998年是最严重时刻,到1999年,很多第二板公司沦为仙股,生意更是惨亏,不少公司都等待白武士拯救。

陈华春在这个时候登场,他PASAR MALAM价格买了很多家第二板公司股权。

陈华春曾拥36家小市值公司股权

根据江湖传言,陈华春最高峰时拥有36家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显着股权,小市值之王名称因此而来。

熟悉陈华春的人士说,陈华春在市场狂扫低价第二板公司,股灾之後,股价跌到谷底。

陈华春控制第二板公司之後,会注入资产让公司继续营运,以保住上市地位,有些公司会发股筹资。

陈华春不会"炒"这些公司,他控制的公司大多数生意没有出色成长,因此很少有炒作股价机会,投机客不会去动陈华春的股票。

他的做法是保持上市公司的账目清楚,公司的土地资产会剥离出来卖给自己,做为未来发展备用。

至於上市公司就保持上市地位,陈华春等待最佳时机卖売,赚幅非常可观。

大马交易所在2009年决定将第二板并进主要交易板,陈华春手上的第二板公司都成为主板公司,"売"变成非常值钱。

陈华春并没有急於脱售手上多家"上市売",他的进场价非常低,因此可以耐心等待最好价格。

过去15年,陈华春主要企业活动就是"卖売 ",上市公司里面的土地资产就留给自己,以发展屋业。

如今,他仍留在手上的JKG 置地(JKGLAND 6769)就是他的产业发展臂膀,陈华春从怡保工程(IJM)挖角当时的董事经理拿督陈建明来帮他打理屋业发展生意。

下一篇,我将为你挖掘陈华春与敦达因,丹斯里陈伯勤等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