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世界的隐形主角 ──马来西亚年轻华人的奥妙角色

微信公众号一篇有关加密货币的报导,揭露「马来帮」在加密货币圈子扮演的角色,我们可能会感到惊讶,马来西亚华人新生代竟然在币圈举足轻重,创造多个可以影响币圈生态的项目。

对於传统投资者而言,这些年轻大马华人创造的价值和财富,似乎不太真实,因为市值高达数十亿美元。

「隐身」在币圈的马来西亚人,创造多个世界级项目,例如:

★牛市热门叙事“AI+Crypto”的 Virtuals Protocol,来自大马华人团队。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HATA,由大马华人联合新加波及美国基金投资团队等人联合创办及构件
★全球最大的加密数据平台 CoinGecko,诞生于吉隆坡;
★以太坊生态不可或缺的 Etherscan,由马来西亚华人构建;
★Solana 生态流动性中心 Jupiter,来自马来西亚。

成功创办这些世界级项目的这般大马年轻企业家,鲜少接受媒体访问,在社交媒体上,更多时候"隐身",没有透露自己的「马来西亚人」身份。

署名"深潮"或TECH FLOW的微信公众号在文章里表示,如果没有马来西亚华人,今天的加密行业将会失去一双“眼睛”丶一块“地图”,甚至一条未来的“探索之路”。

Virtuals Protocol 的代币 $VIRTUAL 在 2025 年 1 月创下超过 45 亿美元的市值新高,成为 AI 和 Crypto 交融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

不仅如此,还有 Pendle丶Jupiter丶Aevo丶Drift 也都来自马来西亚。

与名声在外的企业家相比,更多马来西亚华人在加密行业中,是如同筋脉一般分散在行业中,串起灵活的四肢而存在的,而他们的角色也如同经脉,串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市场。

█马来西亚华人是天生的架桥者

作者"深潮"訪問了大马华人 Cova ,Cova从开始接触加密行业到现在已经有五年时间,随着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业者交流的增加,她才真正意识到大马华人在行业中的独特优势。

“我觉得大马华人是天生的翻译家。正常情况下,一个大马华人会说的语言,不包含方言就至少有三个——中文丶马来语丶英文,有些甚至还会再加上日语和韩语。”

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生活在中文丶英语和马来语交织的环境之中,再加上每个人不同的背景,又加上粤语丶潮汕话丶客家话…这种语言的“多线程”能力让他们在团队中如鱼得水——追得了欧美热点趋势,顾得住东南亚市场,合作得了国际化团队,对接得来各国客户。

这种语言天赋在加密世界中尤为珍贵。

█Bobby Ong 和 TM Lee 100 美元创立CoinGecko

"深潮"描述另一個故事──2014 年,Mt. Gox 崩溃,整个加密世界陷入黑暗。就在市场最混乱的时刻,Bobby Ong 和 TM Lee 用 100 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创立了 CoinGecko。

一个学经济学,一个是程序员。他们偶然相遇,却有着同样的判断:市场急需一个透明丶可靠的数据平台。于是,CoinGecko 在市场危机中诞生。

“我们想做一个能服务全球每一个人的企业”,多年后,他们这样总结初心。事实也证明,这个方向正确。凭借 Trust Score 算法和对边缘市场的覆盖,CoinGecko 很快成为投资者每天必刷的工具。十年过去,它已记录超过 1.7 万种代币,API 被 Trezor丶Metamask 等广泛使用。

就在同一时期,另一个马来西亚年轻人 Matthew Tan 正在关注以太坊。

他曾运营一个叫 Blockscan 的区块链搜索引擎。当以太坊智能合约问世时,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几乎被所有人忽视的关键问题:当时的区块浏览器只能处理简单的点对点交易,完全无法应对智能合约带来的复杂性。

于是,他几乎是孤注一掷地将 Blockscan 重塑为 Etherscan。

“这不再是从 A 点到 B 点的价值转移。有太多东西需要搜索引擎来展示。”

他果断将已经运营两年的早期区块链搜索引擎 Blockscan 转型升级为 Etherscan,专门针对智能合约的复杂性进行了底层架构重设计。

█Etherscan 以太坊生态的事实标准

"深潮"文章指出,Etherscan 已经从一个简单工具演变为以太坊生态的事实标准,几乎每一个以太坊用户都离不开它。随着多链时代的到来,BscScan丶PolygonScan丶ArbiScan 等产品的相继推出,更是巩固了这位马来西亚华人在区块链浏览器领域的霸主地位。

时间来到 2021 年。DeFi 之夏余温犹存,一个名叫 TN Lee 的年轻人盯上了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如何让收益率变得更加可预测和可交易?

计算机科学出身丶又深谙金融衍生品逻辑的他提出了一个当时看起来疯狂的概念:收益代币化。他将未来收益分离为本金代币(PT)和收益代币(YT),让用户可以独立交易这两部分。

看似简单的创新实际耗费数年,2021 年,Pendle Protocol 横空出世。

同样在 2021 年,年轻开发者 Siong 把目光投向 Solana。他看到高性能的潜力,也看到流动性分散丶滑点过大的难题。于是,他和团队打造了 Jupiter,一个通过智能路由算法自动寻找最优路径的交易聚合器。

从默默无闻开始,2024 年 Pendle 和 Jupiter 在各自的生态系统双双成功。Pendle 成为 DeFi 领域总锁仓价值(TVL)超过 100 亿美元的头部协议,Jupiter 也成为 Solana 生态中的流动性中心,日交易量经常超过 10 亿美元,代币总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不仅如此,还有 Pendle丶Jupiter丶Aevo丶Drift 也都来自马来西亚。

与名声在外的企业家相比,更多马来西亚华人在加密行业中,是如同筋脉一般分散在行业中,串起灵活的四肢而存在的,而他们的角色也如同经脉,串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市场。
马来西亚华人是天生的架桥者。

大马华人 Cova 从开始接触加密行业到现在已经有五年时间,随着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业者交流的增加,她才真正意识到大马华人在行业中的独特优势。

█大馬華人是天生翻譯家


“我觉得大马华人是天生的翻译家。正常情况下,一个大马华人会说的语言,不包含方言就至少有三个——中文丶马来语丶英文,有些甚至还会再加上日语和韩语。”

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生活在中文丶英语和马来语交织的环境之中,再加上每个人不同的背景,又加上粤语丶潮汕话丶客家话…这种语言的“多线程”能力让他们在团队中如鱼得水——追得了欧美热点趋势,顾得住东南亚市场,合作得了国际化团队,对接得来各国客户。

“比如美国推的项目或者是他们的 meme 文化,以及一些比较小众国家的文化,马来西亚华人和新加坡人会融入和理解得特别快。”

大马华人的文化 DNA 仿佛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国际化多重市场的大门。

然而,这种得天独厚的多语言优势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身份的模糊化。

每当马来西亚华人经营自己的推特账号或创立加密项目时,都会面临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究竟应该以英文还是中文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这个选择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够触达的受众群体和市场范围。

█中文区 KOL 杀破狼 是马来西亚华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如果不特别说明,你可能很难猜到知名中文区 KOL 杀破狼(@Wolfy_XBT)其实是马来西亚华人。同样的,英文区的知名 KOL @ahboyash 和 @sandraaleow 也来自马来西亚。

更关键的是,为了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广泛的认知和接受度,许多马来西亚华人创业者会有意无意地淡化自己的地域标签。他们希望自己的产品被视为“国际化”的解决方案,而非来自某个特定国家的项目。

这种策略在商业上往往是明智的,但也导致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大多数用户并不知道这些改变世界的产品其实来自马来西亚。

当你使用 Etherscan 查询以太坊交易时,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马来西亚华人团队的作品;当你在 Jupiter 上进行代币交易时,当你研究 Pendle 的收益策略时,你或许更可能认为这是某个欧美精英团队的杰作。

他们的“隐形”身份恰恰说明了马来西亚华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但也反映出他们在身份认同和市场定位上的复杂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