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崛起:資訊不死,只是跑道換了

林彬陽與《大馬吃貨》上市,見證社交媒體時代的內容革命

撰文:九點股票特稿組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媒體世界正在重生。
報館印刷機的轟鳴聲逐漸淡去,但資訊並沒有消失——
它只是換了一條跑道,從報紙的版面跑進了手機螢幕。

這一場媒體變革的象徵事件,發生在 2025 年。
《大馬吃貨》(Foodie Media Berhad)—— 一家從美食社群起家的新媒體公司,宣佈登上大馬交易所創業板,成為全馬首家成功上市的社交媒體內容企業。

這不僅是一場IPO,更是一場關於時代與媒體的交棒儀式。


90後掌舵:林彬陽的內容帝國

Foodie Media 的靈魂人物,是年僅三十多歲的聯合創辦人兼 CEO —— 林彬陽(Nicholas Lim Pinn Yang)

他不是記者出身,也不屬於任何報館體系;
他的起點,是一支手機、一段短片、一個社群帳號。

從《KL Foodie》到《大馬吃貨》、《Penang Foodie》,他靠著對社群節奏與演算法的敏銳理解,
打造出一個覆蓋4,420萬粉絲的內容帝國。

這個帝國,沒有印刷機,沒有報份,卻能在幾小時內讓一間餐館爆紅,讓一場活動成為城中熱話。
它以數據為引擎、以創意為燃料、以流量為貨幣。


從報份時代到流量時代

傳統媒體的商業邏輯曾經簡單明確:
內容吸引讀者,讀者帶來廣告。

但社交媒體顛覆了一切。
現在的邏輯是:「流量 → 互動 → 精準行銷 → 商業閉環」。

Foodie Media 不再只是「介紹餐廳」的內容供應商,而是一個完整的「內容經濟平台」。
旗下橫跨:

  • 網紅行銷
  • 短劇拍攝
  • 品牌廣告
  • 電商分潤
  • 活動管理

每一則貼文、每一條短片,都是商業與創意的交集。
而這正是傳統媒體最難複製的地方。


AI + 內容 = 新媒體生產力

Foodie Media 此次上市所籌得的資金,將投入:

  • 招聘內容與技術人才;
  • 翻新直播與剪輯總部;
  • 建置 AI 整合系統,用於內容分析與再利用;
  • 增強營運資金與資本實力。

這不僅是一次業務擴張,更是一場「內容自動化革命」。
林彬陽要做的,不只是讓內容更吸睛,而是讓內容更有效率、更可複製、更可量化

他清楚知道,新媒體的下一步,不在於誰拍得更好,而在於誰更懂數據、誰能用 AI 放大創意。


資訊不死,只是平台換了

幾十年前,報紙是城市的神經,誰掌握印刷機,誰就掌握話語權。
今天,手機就是新的印刷機。

Foodie Media 代表的,不只是新創企業成功故事,而是媒體權力的重新分配。
資訊仍然存在,只是換了語言、換了節奏、換了載體。

它從報館頭版變成短片封面,
從專題報導變成一分鐘故事,
從讀者時代進化為粉絲時代。


資本市場的新面孔:內容公司,也能是科技股

Foodie Media 的成功,讓市場開始重新思考:
媒體公司能否像科技公司一樣,被高估值地看待?

答案是肯定的。

這家公司不僅在經營內容,更在經營「內容生產力」。
AI、數據、短影片與電商,讓它的商業模式具備高延展性。
未來,它甚至有潛力跨出馬來西亞,進軍整個東南亞市場。


結語:新媒體的資本時代

Foodie Media 的上市,不只是林彬陽個人的創業高光,
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轉換:
資訊沒有消亡,它只是從報紙的版面,轉移到演算法的首頁。

新媒體的崛起,是內容行業的重生。
它證明了一件事——
資訊不死,只是平台換了。

在滑動螢幕的指尖之下,
一個全新的媒體紀元,正在寫下它的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