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马报业大王丹斯里张晓卿今日宣布退休,辞去世华媒体(MEDIAC 5090)集团执行主席职位,改为出任非执行独立董事。
张晓卿的胞弟拿督斯里张益卿受委为非执行主席一职,它目前是非执行董事。
这项人事变动由四月一日起生效。
张晓卿今年八十三岁,他是世华媒体最大股东,持有50.62%股权。
人生需要不停学习,才能不停成长,投资路上,学习更为重要,不管你是投资股票,房地产或其它投资工具,都需要不停学习,你的投资技巧,知识才能达到炉火纯青。
向成功者学习,成功者通过实践,找到方法和知识,这是最宝贵的资讯。在股市投资,我们可以学习的对象很多,从股神巴菲特,投资大师彼得林治,本地投资名家冷眼,资威创办人陈鼎武,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
槟城出手,在香港发迹成为投资大师的谢清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一面呢?他从财经记者出身,到今天掌管数百亿港元投资基金,正努力将公司打造为国际投资集团,他谈投资心得,值得所有投资者一看和学习。
谢清海大本营在香港,不过近年他经常回到马来西亚,参与演讲,发表意见。最近他接受英文财经周刊访问,《九点股票》编辑室组织和整理访问内容,让读者朋友可以轻松阅读,希望你有所启发和得到灵感。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中资如水银泻地般进入马来西亚,进入大马股票交易所的中国资金开始增加,然而,和台湾资金相比,台湾企业家在大马股市的表现,就比中国企业家来得"实在"和"实干"。
台资来马来西亚已超过三十年,大马股票交易所里更是处处可见台资,台湾企业家创办或控制的大马上市公司,数目不少。台资上市公司大都以制造业为主,其中也包括科技行业等。
在股市里较有名望的台资公司,生意都经营的不错,很多是盈利稳健成长,现金雄厚,成交量却不高的上市公司。
台资企业家也比较保守低调,鲜少接受媒体访问,台资上市公司和大马本土上市公司,给人的印象几乎相同。
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一共有18家台资上市公司,其中有多家表现相当不错,成为大马股票交易所重要的一部份。《九点股票》编辑室星期一为会员朋友整理台资上市公司资料,希望大家开卷有益,了解认识多一点。
大马股票交易所的18家台资上市公司,总市值为68亿4000万令吉,大多是中小资本型上市公司。
这18家台资上市公司在二零一七年创造的总营业额为35亿6000万令吉,总共净利是4亿2000万令吉。
在马来西亚,靠网际网络创造财富的企业家数目不少,创办GRAB的陈炳耀已闻名世界,在陈炳耀之前,还有一名网络企业家通过创业,成立科技公司,为自已创造数十亿令吉财富。
他在一九九九年网络热潮开始,就一头裁进网络世界,然而二零零一年网络泡沫爆破,他经历失败,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然而这名企业家永不言败的精神,不久後他卷土重来,汲取之前失败经验,他创造出成功故事。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不停复制成功故事。
他成功将4家科技公司在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不仅为公司创造价值,也为自已带来超过十亿令吉财富。
二零零七年,他用RM900,000收购一家小型网站,经过改头换面,注入新的生意模式後,这个网站成功在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零一六年,他将这家网站上市公司的17%股权卖给澳洲房地产公司,套现1亿澳元,或等於马币3亿8892万令吉。
这是多少倍的回酬?这名神奇小子PATRICK GROVE今年43岁,他控制一家大马上市公司,如今他正在打造一头"独角兽"。即价值超过10亿美元(马币40亿令吉)的初创公司。与此同时,他也在打造一个庞大的"大马矽谷",一个可容1000家科技公司的"吉隆坡数码城市"。
神奇小子个人财富4亿澳元(马币15亿6000万令吉),是澳洲最有钱的一百人之一。《九点股票》趁周六与会员朋友分享激励人心的故事,以及他未来的动向,希望从中得到启发和灵感。
执笔之时,李嘉诚先生刚宣布退休。李先生纵横商界几十年,不少香港的商业模式都由他的一辈人创立。部分模式,例如楼盘售卖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环境,属於一整辈商人的集体创作。与其他华资集团比较,长和系则有两个特点,可以一直保持发展步伐。
第一,长和系善於在巿场融资。长江在1972年上巿,但次年股巿大涨,长江先後5次发行新股集资,是长江首次在大升巿中集资。之後好几个周期,长江都能在高位集资,以较低资金成本觅得发展资金。发展资金当然用於投资,尤其李氏善於在低位入巿,收购地皮或其他业务,结果在下一个周期令股东赚钱。
高位配股并非问题,只要新认购的股东在下一个周期仍有得益,对集团和小股东而言,仍是双赢。在某些时点,长和系的确和持份者意见有所不同,但是因为小股东长期持股有所回报,所以长江股票,长期受到基金青睐,成为集团能不断发展的因素。由1972年长江上巿,到2014年长和系改变架构,长江实业易名为长和实业(00001)为止,股价升幅超过2800倍,就证明基金青睐,实为事出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