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笔大状专栏 -【微观管理】

周末朋友们相聚畅谈,话题转至职场生活。朋友J女,一位瑞士跨国食品企业的高管,即将结束五个月的产假返回职场,成了我们谈话的焦点。

「你的公司待遇真好,能在家多陪陪孩子。」 一位友人羡慕地说。

J女点头:「确实,我所在的公司重视员工福利,管理体系完善,盈利稳健,还是大马股市里的大蓝筹股。」

「在加入这家跨国公司之前,你的经历如何?」我好奇地询问。

J女回忆说:「我曾在一家本地食品公司工作,那里员工流动率极高,许多才华横溢的同事,包括我自己,都没能坚持一年。」

「为什么会这样?」我追问。

J女叹气:「那老板喜欢管控一切,对我们这些管理层成员也是如此。他的管理风格让人窒息,总是过度干预,频繁跟进,甚至每天下班后还要打电话询问。感觉大半的精力都花在应对老板上,而非真正的工作, 精神很内耗。」

我们齐声道:「这就是典型的微观管理!」

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我曾读到一篇指出,“微观管理” (Micromanagement)在当今职场是个贬义词。表面上,“指挥与控制” 似乎能带来效率,但从脑科学角度看,这种做法是无法持续长久的, 因为与人的天性背道而驰。大脑某些区域,比如腹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岛叶,与自我意识紧密相关,推动我们追求所爱丶做出选择丶表达自我。因此人们渴望自主,希望自己做决策,展现个性。

对抗人类自然天性似乎都会失败。然而,领导层为何还坚持这种模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焦虑和缺乏自信。领导的微观管理不仅造成了下属的焦虑,还可能导致内耗和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

那么身为领导和管理阶层的又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领导者需要自我反思,深入理解微观管理通常源自于对自我的不信任。比如,你会试图控制太阳升起吗?不会,因为你相信太阳会升起。你会每次种植新的植物后,不断地去挖开土壤检查种子是否已经发芽吗?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按照正确的方法种植了种子,只需给予足够的水分和阳光,种子自然会生长。

我们常试图控制那些引发我们不安的事物。微观管理下属,表面上看似因为不信任他们,这或许部分正确。但根本上,这更多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不信任。当他人的工作方式与你不一致时,你可能会因担心而选择用批评来指导。若对团队的准备程度心存疑虑,你可能会过度介入,试图掌握每一个细节。而在传达指令时,如果担心自己未能清晰表达,你可能会陷入不断地重复和解释,这实际上反映了内心的不确定和缺乏自信。

管理转变的关键在于改变思维模式:你的角色不是控制他人,而是掌控自己,释放团队的潜力。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控制自己的不安,建立对团队的信任。

说得玄一点的就是:心生万物;相由心生;境随心转。领导者的心态,不仅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塑造了团队的未来。

简介:江伟伦,拥有法律与金融双重背景的上市公司董事。把美食当作生活调剂品,爱酒不嫌茶。写专栏只为和读者谈心对话聊家常。

金筆大狀上篇專欄